中国游泳协会官方网站 农夫山泉
官方指定用水


运动员资料库

《游泳》杂志

联系中国游泳协会

电话:010-67170593
传真:010-67170595
邮编:100763
办公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4号 训练局水球馆2-3楼
通讯地址:东城区体育馆路2号
增值税专用发票开票信息

相关链接

国内新闻
中国救生协会正式成立 筹委会6年成就良多
2005-01-07 13:17

    体总网讯 经国务院、民政部批准,中国救生协会1月6日在北京成立。当日,成立大会在北京大宝饭店召开。第一届协会主席由游泳中心主任李桦担任。

    受中国救生协会筹委会的委托,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尚修堂向参会代表做了工作报告。他在回顾我国救生工作发展过程中介绍,1998年首先成立了中国泳协救生委员会,全面管理我国救生工作。1999年,报经国家体育总局党组批准成立中国救生协会筹委会,并报民政部审批。2004年4月,国务院、民政部正式批准成立了中国救生协会。中国救生协会受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双重领导,日常工作的执行机构设在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内。

    6年来,我国救生工作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取得了一定成绩。1999年,总局批准将全国静水救生锦标赛列入我国正式比赛项目。救生工作初步制度化、规范化体现在颁布了《中国泳协救生员培训基地的有关规定》、《救生员注册规定》、《救生员管理规定》、《全国静水救生比赛竞赛手册》、《我国救生员培训教材》、《全国救生高级考官制度》等。救生管理的组织机构由委员会变成了独立的协会组织,各省市也相继成立了相应的救生机构,批准了北京、天津、上海等17个救生员培训基地,7所大学开展了培训在校生成为救生员的工作。迄今,筹委会已经举办了多次培训,我国已拥有高级救生员650人、海浪救生员150多人、救生高级考官99人、国家级救生员54人,救生国家级裁判员30人。各地初中级救生员已达1万多人。与此同时,国内举行了6届全国救生锦标赛,有力地推动了救生技术的交流与发展,促进了对救生项目的宣传。救生国际交流活动也日趋活跃,我国选手不仅参加了国际比赛,还在世界军人运动会上夺得过救生项目冠军并打破世锦赛纪录。目前,我国正积极申请加入国际救生组织。

    在群众参加游泳健身日益增多的同时,对救生拯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项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危的工作开展较好的地区,救生成绩非常显著,如2002年、2003年对上海、杭州、天津三地的游泳馆溺水死亡人数的统计表明,每年死亡人数已经下降到不超过3人,有的地方甚至为零,而原来每年死亡人数在10人以上。总体来看,尽管全国游泳池场馆逐渐增多,但溺水死亡率在逐渐减少。这足以说明,随着救生工作越来越得到重视,游泳者的生命安全也越来越有保障。

    尚修堂指出,虽然救生工作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目前能够比较系统地抓救生工作的地方仅占全国各省市总数的一半;我国现有救生员数量和实际需求差距很大,据测算,若全国大小游泳场馆都配备一定救生员的话,还缺口35000人。有的地方还没有相应的救生管理机构和组织,制度建设也显得有些滞后。

    他说,今后我国救生工作的近期目标是健全机构,完善制度,拓宽领域,稳步发展,从组织建设上保证救生工作得到发展。远期目标则要产生广泛影响,与国际接轨,培育救生市场,发展产业,形成一定规模,有序前进。具体说,要多方面关心和重视救生工作,把游泳场馆的安全抓好,加大对自然水域、尤其是海上救生的管理力度;提高全民救生意识,把救生知识从体育口推向社会;突出政府管理职能,加强游泳池场馆的行业管理力度,建立完整的救生体系等。

    成立大会通过了第一届委员会和领导机构组成人员方案。主席由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泳协副主席李桦兼任;副主席5人:尚修堂、李维波、王路生、阎平泉、李伟听;秘书长1人:尚修堂;司库:金志;副秘书长:江斌波、王铁生、曹庆珠、李向东;委员6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