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已经参加过三届全运会、两届奥运会了。1997年第一次参加八运会后不久,他就进入了国家队。从此,他不但承担着省里的全运会任务,还成为中国跳水的奥运主力。
八运会脱颖而出 悉尼奥运会夺银
从全运会男子10米跳台第四名到亚军,从奥运会亚军到冠军,胡佳的全运会和奥运会成绩同步提高。回忆起第一次参加全运会,他说:“全运会对新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舞台,他们要表现自己,要挑战高手,教练要从中发现人才。我就是从全运会脱颖而出的。”
1997年,刚刚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的胡佳在全运会预选赛上“跳疯了”,他以与冠军仅有几分之差的微弱差距一举成名,跻身第二位。但在决赛时的上海八万人体育馆的跳水馆里,在观众热浪如潮的声音中,胡佳脑子“蒙了”,接着就“跳砸了”。最终,14岁的胡佳没能战胜名将孙淑伟、田亮、肖海亮,只排在第四位。
胡佳说当时自己还小,心理还差,不够稳定。但当时完全是挑战“大队员”的心态,冲击他们就是自己这帮小队员最大的动力。
1998年,由于全运会出色的表现,胡佳被选入国家队。在这里,他获得了飞跃,参加了多次大赛,积累了经验,2000年首次出战奥运会,他就收获了男子10米跳台单人、双人两枚银牌。
九运会不再单纯输对手 雅典登上最高领奖台
紧接着的2001年广州九运会,是胡佳内心充满矛盾的一个时期。前边有悉尼奥运会冠军田亮,后边有追兵,胡佳的心态不如八运会时那样单纯了。他一心想把田亮拉下马来,他认为两人之间的差距不大,技术实力持平。可是,他没能实现自己的心愿,还是排在田亮后边,站在了亚军领奖台上。
胡佳反省自己,不是技术实力不够,而是综合的东西还有欠缺,当时自信心就不足,而且大赛经验不如田亮。全运会的失败再次给了他质的飞跃:抛弃一切杂念,专心训练。困难、外界的议论……他什么都不想,只做好自己的事情,那就是全身心投入训练。
当这样的日子一天天过去,他再次站在奥运会跳台上时,他还是这个心态:只要跳好自己的动作,战胜谁不战胜谁,都是次要的。这只是一个几秒钟之内重复无数小时的训练积累的时刻,是一个让自己奋力飞翔的舞台。胡佳胜利了,他终于成为站在奥运会最高领奖台上的那个人。
十运会接招挑战太苛求自己 北京奥运迫在眉睫只求快跑
夺得奥运会冠军后,胡佳的位置一下子就变了:从八运会时挑战别人到如今被别人冲击。如何调整自己、在更高的层次上挑战自己,成为胡佳必须面对、必须解决的问题。2005年的南京十运会,胡佳又输给了田亮,还是没能夺得全运会金牌。他回忆,当时自己的分数一直领先,就是在最后一轮出现了一点小小的不完美,其实连失误都算不上。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是自己太追求完美,甚至太苛求自己,反而出现毛病,没有把握好机会。
十运会无缘金牌让“拼命三郎”胡佳收获了许多奖牌以外的东西,他冷静得让人难以置信他是这样平淡:“比赛过去就过去了,输了就输了。这场比赛有利于我的成长,以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而且我年轻,还有机会,一定会最终取得胜利的。”他说,只在乎自己该怎么做好自己的,如果不赢,那会激起他更大的斗志。
可以说,每一届全运会,都让胡佳学到很多、不断完善。全运会给了胡佳机会,也带来了不少失意。但这些失意摇身一变,成为胡佳备战奥运的某种动力,也成为他走上最高领奖台之前必须攻克的道道关卡。为了奥运梦想能够实现,他感谢全运会,甚至感谢全运会带给自己的银牌。
转眼,2008年奥运会只剩下980多天了。志在北京奥运会的胡佳现在唯一所想的就是:能和别人拉开多远就跑多远,正因为彼此差距不大,他才更严格要求自己。每周6天半的训练,单说下午,一气连续练5到6个小时,他没觉得这样训练太多:“跳水是技术活儿,必须一点点地大量地积累。所以,很多人不理解我们:比赛跳那一下就一秒钟,你们还要这样练!”(高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