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阶段的夏训,中国游泳队有两个第一次。第一次走出国门,到国外训练;第一次去多巴这样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原训练。这一系列的措施到底让队员有了什么样的收获呢?
去国外的队员第一次看到了优秀外国运动员的训练情况。“我们就跟了他们的三堂训练课,不过这三堂课大开眼界。老外的一堂课内容太多了,用五花八门来形容正合适,一项接一项的练。我们的训练是基本一堂课练一样,要说他们的训练累倒是不累,就是跟不上,变来变去的,脑子都晕了。回来之后,感觉收获不小,我们从他们的训练中借鉴了不少东西。”去澳大利亚训练的齐晖说。
不过,队员们对训练内容的印象倒是没有对训练条件的印象深。齐晖绘声绘色地向记者描绘了她们在国外的“遭遇”,“我们换了三次场地,其中,第二个场地简直把我们冻坏了,我们去澳洲的时候是冬天,可是那个池子居然是室外的,后来我们只能又换了一个地方。”和去美国的队员们聊天,发现那里的条件也好不到哪去。“回到国内觉得自己特别幸福。”队员们都这样说。
“看着人家在那种条件下取得那么好的成绩,想想我们的条件,我和几个队友聊起来,都说一定要珍惜。”齐晖说。其实,这种感受正是主教练张亚东想要的。在夏训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就坦言,让队员感受举国体制的优越,受一下教育是出去的主要目的。
分别去多巴和云南高原训练的队员是本次比赛中最出彩的,他们的成绩普遍不错,基本都恢复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代表人物是吴鹏和庞佳颖。虽然吴鹏对自己的这次高原之行不太满意,“我6月脚骨折了,所以在高原上没有完全练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也可能是自己不够努力。”不过吴鹏的200米蝶泳基本恢复到他十运会时的水平说明了他的高原之行还是卓有成效的。
庞佳颖对自己的高原之行比较满意,“在高原有氧练得很好,所以成绩恢复到了1分58秒多,觉得高原训练起了作用。”因为胃炎没能成行的欧阳鲲鹏羡慕的不得了,“我没去,但看他们去的回来都恢复得很好,看来是有用的。”
游泳中心副主任尚修堂表示,出国训练和高原训练都是一次有益的尝试,通过这次比赛,训练成效得到了一些检验,随后的训练中还将有一些反应,这些都为将来的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报记者 陈思彤(杭州萧山9月5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