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晶晶在北京奥运会三米板比赛中
新华社记者周欣
8月份在“水立方”,人们见证了一个传奇的诞生:在获得女子3米跳板单、双人冠军后,郭晶晶一举超越师姐伏明霞,以4金2银的奥运会战绩,成为中国跳水队历史上获得奥运金牌最多的选手。
作为一名即将年满27岁的高龄女运动员,郭晶晶20年来奋斗的目标,不是为了追求荣誉和奖励,而是因为热爱跳水。当人们都关心她在北京奥运会后是否退役时,郭晶晶说,“我不喜欢轻易放弃。只要我喜欢,我可以跳到35岁。跳水是我的最爱,现在我比四年前又有了很大的进步。既然我还可以跳,为什么不继续呢?”
“跳水在我的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分量,就好像我们正常人要呼吸、吃饭、睡觉一样。从我7岁开始到现在,几乎每天都在跳水。一旦离开跳水,我肯定会感到迷惘。所以我想,只要我有能力,我就会跳下去,我不会那么轻易离开跳水。”>>您觉得郭晶晶还能参加伦敦奥运会么?
郭晶晶承认,相比站在领奖台上的感受,自己更享受站在跳板上的感觉。她说:“回忆起整个奥运会比赛,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登上冠军领奖台,而是享受每一跳的过程。只有站在跳板上的那一刻,我最快乐、最自信,那是我自己可以掌控的感觉。”
跳水被称为“一秒钟艺术”,从起跳、翻腾到入水,几乎是瞬间完成,动作要求“难、稳、准、美、齐”,比赛结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一点小小的杂念就会导致前功尽弃。
为了这“一秒钟艺术”,郭晶晶每天要在水上和陆上训练课中至少翻300多次空翻;每年有300多天在训练和比赛,这样的生活,她度过了20年。
和很多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拿到冠军的运动员不一样,郭晶晶的奥运旅程并不平坦,充满了曲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