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游泳冠军赛之后,中国游泳还将有几名选手采取“走出去”的办法进行训练,尤其是张琳,还会到丹尼斯手下进行三个月左右的训练。不过“走出去”并非成才的唯一途径,留在国内也并非不思进取,毫无希望。事实上,对待这一股“出国潮”,冷静的成分应该更多一些。
“出国训练,并非是简单按照外国教练员制定的计划进行训练,如果单纯这样的话,那直接用他们的计划在国内练也是一样的。”中国游泳队总教练幺正杰说。
比如刘子歌,她这次从澳大利亚回来,并没有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大幅度长成绩”,反而感觉状态平平。这是因为,她去澳大利亚的目的并非是要在全国冠军赛上出成绩,主要是为了躲开国内的干扰。刘子歌是一个好清静的人,但是奥运会之后,很多活动缠身的刘子歌很难静心训练,所以金炜带她远赴澳大利亚训练。而根据刘子歌的身体情况,冬训采用了长距离拉能力的训练办法,所以刘子歌的表现虽然令观众觉得意外,但早在游泳队的把握之中。
刘子歌是躲清静,而有的运动员在澳大利亚训练是为了“求热闹”。在国内训练,条件宽裕,运动员紧迫感和竞争感不强。在澳大利亚训练,一个教练团队动辄带领几十个运动员同场训练,大家一起游,竞争力比较强。张琳奥运会前在澳大利亚训练的场地中甚至还有铁人三项的选手。在这样的条件下训练,一些运动员的竞争感会被激发,起到不错的作用,当然,这也因人而异。
出国的确能开阔眼界。辽宁队小将李哲思就见到了国外不同于国内的赛前调整方法,“他们不上强度,都是调整为主。”这使运动员增长了见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无论是张琳还是刘子歌,在他们出国的时候,都是有国内的教练做指导的,外国教练只是起一个点睛的点拨作用。张琳奥运会前的那次出国,是有一个小团队跟他一起出去,丹尼斯教练的俱乐部是澳大利亚著名的俱乐部,有很多选手在那里训练,丹尼斯也不可能事无巨细地负责张琳所有的训练。平时具体的训练都是由陈映红教练来抓,科研保障都是由中国团队完成。可以说,张琳的成功凝集了许多人的心血,并非出去跟外国教练训练就能成功。
奥运会后,很多省市都制定了出国计划,去的地方也是澳大利亚。当然,也有人没有“顺应潮流”,原本准备冠军赛后出国训练的焦刘洋就放弃了计划。刘海涛教练告诉记者,一是时间太紧,二是那边训练的人比较多,保障不如北京,三也是根据焦刘洋的自身情况,可能高原的调整更好一些。
很多人走出去了,但是回来之后效果平平,所以中国游泳队今年年初为“走出去”立法。首先,要看去的地方是否有高水平的教练员和俱乐部;其次,要看去的地方场地设施如何;再次,要看我们的运动员去那里是否能够跟高水平教练训练,是否由他们亲自执教,是否能和对方主力一起训练等。总之,要保证走出去的目标明确,达到想要的效果,而不是“到此一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