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育新地标──东方体育中心的首次试运行刚结束,正在现场的国际泳联执委、国家体育总局游泳管理中心副主任张秋平连连称赞:“首度试水做得相当好,从硬件设施到竞赛组织,从场馆服务到卫生安排,上海都具有较高水准。”
作为国际泳联的官员,他以特殊的身份连续参加了2001年福冈、2003年巴塞罗那、2005年蒙特利尔、2007年墨尔本和2009年罗马等多届世游赛,可谓见多识广。张秋平欣喜地说,上海东方体育中心大气的场馆设施,漂亮的建筑风格,早就为世界泳坛所瞩目。国际泳联主席胡利奥·马戈利奥内来视察时称赞其为“世界上最好、最有吸引力的游泳比赛场馆”。多次造访的执行主任马库莱斯库评价道:“上海为国际泳联赛事的其他举办地树起了全新标尺。我相信,来自全球的选手都会为能来这里参加比赛而感到无比兴奋。”
在张秋平印象中,从2007年上海成功申办世游赛以来,这四年的国际泳联执委会上,上海市体育局每次都组团前往,向国际泳联陈述最新筹办进展,并做翔实汇报。国际泳联官员们既放心又寄予很高希望,“期盼在上海看到一届最好的游泳世锦赛。”
一流的场地设施要有一流的赛事组织水平,而赛事成功与否,竞赛组织工作是重中之重。张秋平认为,作为赛场主角,体育大赛应以运动员为中心,提供最好的比赛条件,为运动员们发挥最佳水平服务。“这些年上海举办过多项世界大赛,有着丰富的办赛经验,竞赛组织没问题,服务上也没问题。对上海而言,要有创新开拓意识,这具有很大挑战性。”
看点之一,比赛更具观赏性和竞争性。当今世界体坛,各运动项目竞争激烈,为吸引更多观众的目光,就得有新意,有亮点,增加观赏性。2008年曼彻斯特世界短池赛,一改以往每个项目运动员鱼贯进场的惯例,引入了运动员入场式,一个个出场。每位选手一亮相,聚光灯跟着,明星秀场效应,现场气氛热烈。本届也将引入展示活动,赛前赛后的联动互动。上海提出竞技与“水”的文化有机结合,通过打造内容丰盛的“水上嘉年华”尽情展示风采。东西方文化不同,主办者应有很大发挥空间。
看点之二,体育馆里搭建泳池。临时搭赛池,已成为国际泳坛一种既节约又时尚的趋势。福冈世游赛搭在会展中心里,墨尔本泳池搭在澳网主赛场里。上海也曾做过尝试,第八届世界短池锦标赛,就在其中网球场上搭建起了游泳池。“这样游泳比赛以更吸引人的面目出现,运动员也喜欢在别出心裁的设施中比赛。”
看点之三,“鲨鱼装”泳衣被禁后的首次世锦赛。高科技泳衣盛行时,罗马世锦赛上有43人次打破世界纪录。恢复传统泳衣后,在没有外力的帮助下,人们关注泳坛会有怎样的变化,更期待着新的世界纪录诞生。
“我们期待上海出色的竞赛组织工作,为更多刘子歌式新星的涌现,为又一个菲尔普斯式的天才的出现,创造更好的比赛环境。”张秋平说。
白 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