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昨天迎来开幕倒计时4天,上海市副市长赵雯来到上海电视台《新闻坊》的“我与市长面对面”特别节目,围绕“2011上海世游赛和全民健身”这一主题,与来自基层和社区的上海市民代表展开交流。
结缘上海
市民代表、徐汇区徐家汇街道居民黄维敏率先提问,她希望副市长赵雯能给普通老百姓和体育爱好者“扫扫盲”,“能不能再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世游赛?”
赵雯认为世游赛首次落户中国上海绝非偶然,“国际泳联世界游泳锦标赛,与奥运会、国际足联的世界杯并称为国际上最有影响的三大赛事。上海游泳是强项,上海市民也非常喜欢游泳这个项目。早在1892年,上海就建成了第一个游泳馆;1915年,第二届远东运动会在上海举办,中国队获得了团体冠军;1981年,上海选手史美琴代表中国跳水队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1992年,上海选手庄泳夺得了中国游泳队的第一块奥运会金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海选手刘子歌打破了世界纪录,获得了中国游泳在北京奥运会的首枚金牌。上海成就了游泳运动员的光荣和梦想,这就是第14届国际泳联世游赛落户上海的原因之一。”
市民代表、上海体育学院教授肖焕禹表示,他非常关心35亿电视观众将聚焦的上海世游赛能给上海带来哪些体育、经济和社会等综合效应。对此,赵雯回应道,“我觉得凡是国际顶级赛事,它最起码是增进旅游、文化、商业融合发展,同时可以提高城市的文明,促进人们之间的文化交流,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上海,同时也让上海走向世界。”
观赛礼仪
上海举办世界顶级游泳赛事,除了高水平运动员在泳池劈波斩浪,上海市民参与也非常重要。普通市民应该如何参与世游赛,老百姓可以为世游赛做点什么?对此,赵雯坦言首先需要当好东道主,做文明观众,“文明的观赛礼仪,其实彰显了上海城市的形象和风采。比如说,在游泳比赛的发令环节就要求观众要保持安静,不然会影响运动员的出发。”
对于副市长赵雯的专业点评,市民代表、上海跳水队领队史美琴连连点头,“没错,游泳肯定是这样。跳水项目,一般也要求观众在队员跳跃动作前保持安静,不能喊叫,否则队员会感觉害怕,影响他们的正常发挥。”
对于肖焕禹教授关注“这么好的体育设施,在赛后如何向市民开放”?赵雯表示,8月8日的全民健身日,东方体育中心将免费对市民开放,“世游赛于31日结束后,游泳馆和室外跳水池会对社会公开开放。至于票价,我希望在20元左右,否则也不叫公益性了。”
赵雯透露,东方体育中心的综合馆将在赛后重新进行基础设施的改建,未来每年都要开展20多项世界顶级赛事,如排球、篮球、体操和滑冰等,“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欣赏顶级体育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