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泳协会官方网站 农夫山泉
官方指定用水


运动员资料库

《游泳》杂志

联系中国游泳协会

电话:010-67170593
传真:010-67170595
邮编:100763
办公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4号 训练局水球馆2-3楼
通讯地址:东城区体育馆路2号
增值税专用发票开票信息

相关链接

国内新闻
江阴市体育局:立足民生实事 普及池馆设施
2015-01-08 16:49 中国游泳协会

下载:江阴体育局文件PPT

  江阴位于苏南经济发达地区、长江三角洲的几何中心,以占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千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二百五十分之一的生产总值,三百分之一的财政收入,百分之一的上市公司,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百强县之首。近年来,得益于经济社会发展,江阴体育全面唱响“为城市发展添光彩,为百姓健康谋福利”主旋律,大力推进具有江阴特色的现代化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培育了二中女足、月城龙舟、海澜马术、四方游泳等一大批体育品牌,已连续11年获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表彰,连续4年位列江苏省县级体育工作考核第一,2013年成功创建为“苏南(县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

  江阴是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有着得天独厚的水域资源,有广泛的游泳健身群众基础,为充分发挥游泳对全民健身的引领作用,市政府确立了“镇镇游泳池”建设项目,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验做法迅速在省内外得到宣传推广,为我市创建“全国游泳之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注重政府主导,建好群众身边游泳设施

  按照“两年建设施,三年打基础,争创全国游泳之乡”的整体规划,我市于2009年首次提出了“镇镇游泳池”建设目标,并作为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加以推进。一是政策推动。制定下发镇街游泳池馆建设意见、游泳场所规范化管理办法以及建设标准和验收要求等配套文件,以推进可拆装式游泳池建设为主导,自成体系,利于实施。专门召开“镇镇游泳池”建设现场推进会,把游泳池建设纳入全市精神文明考核体系,明确各镇街建成至少1个游泳池的目标要求。二是奖励带动。设立专项补助资金,由体育局组织专家组对新建游泳池进行验收,对验收合格的按建设标准分别给予30万元至15万元的奖励,当年度就有13个镇街的游泳池建成投运。目前已累积发放奖励补贴590余万元,对社会开放的各级各类游泳池馆达43个。2014年,我市新建成投运及在建游泳池馆总计13个。三是舆论促动。充分利用市级媒体,设立专栏渲染既有社会成效,跟踪督查实施进度,营造全社会关注的浓厚氛围,自加压力,强化对“镇镇游泳池”建设的督促落实。

  二、注重多元引导,用好可持续发展社会资源

  一是充分利用学校场地资源。为避免重复投资,在游泳池建设上,以“合二为一”和“一分为二”的建管模式,着重推进在全市各中小学校校区建设可拆装泳池。拆装式游泳池安装便捷,投入少见效快,关键是可大可小,不占土地审批资源,只在暑期安装并向社会开放培训。二是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坚持多种运作模式并存,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游泳池馆建设运营,激发游泳健身市场活力。已建成的泳池中有21个是由社会资本投入,均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三是持续跟进扶持政策。可拆装式游泳池把游泳基础设施建设延伸到了村、社区,为重复利用和拓展培训创造了条件。2013年,我市再次出台了《江阴市镇级游泳池建设奖励资金管理办法》,每年专设90万元的专项补助资金,强化对游泳设施建设的深入推进。现在江阴已形成一股游泳池经营热潮,有些经营单位已是主动寻找村、社区等空间资源,不要政府奖励自求发展。

  三、注重形式多样,办好游泳健身赛事活动

  一是丰富活动组织网络。相继成立江阴市游泳协会、游泳协会冬泳分会以及各类游泳健身俱乐部,市级机关游泳比赛、全民游泳大赛、游泳俱乐部大奖赛等一系列赛事应运而生,声势壮大,热情高涨。各镇成立体育总会,组织指导游泳健身活动。全市每年举办各级各类游泳比赛在20项次以上。二是强化游泳健身公益推广。在推动镇镇游泳池建设的同时,我市及时启动市级全民水上活动中心(俗称“水蘑方”)建设,总投资4.7亿元,于2011年9月正式落成启用,相继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面向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团体培训,在元旦、春节、三八妇女节、儿童节、助残日等13个特定节假日免费开放等。在夏季游泳高峰期,日接待泳客量最多时超8000人次,年营业额超1500万元。三是积极承办大型赛事。先后举办了全国男子水球大奖赛、全国成人游泳锦标赛、全国水中健身操比赛等国家级赛事,不断提升市民游泳健身意识。市全民水上活动中心与镇村(社区)池馆相辅相成,形成了“小池培训,大池健身”的网络式布局和梯队式游泳健身阵营。目前,全市每年参加游泳锻炼人群超过200万人次,培训游泳学员在15000人次以上,在促进全民健身的同时,带动了社会就业和游泳装备制造业等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注重创新发展,抓好游泳项目技能培训

  一是试点推进游泳教学进课堂。游泳既是健身项目又是生存技能,关键时刻既能自救又能救人,需要从学生抓起。我们把游泳列为学生体育选修科目,引导青少年兴趣提升,按照分批分类推进原则,全市已有20多所学校开设游泳教学课,启动中小学生海豚计划,自2015年起力争全市学生在三年内实现“人人会游泳”的目标。二是多层次设立联办点。市业余体校成功与无锡市体校建立游泳业训联办点,与南京体院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并设立实习基地,为促进我市游泳项目专业竞技水平提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三是设立游泳专项业训。“镇镇游泳池”建设为开设游泳训练项目创造了条件,我市专门招聘原国家队运动员任教练,以市实验小学为大本营,组建市级游泳队,开展专业项目训练。2009年首次组队参加无锡市小学生游泳比赛,即取得8个单项第一名、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参赛“2014年全国游泳锻炼等级标准达标赛暨全国少儿游泳邀请赛”获二年级组1个第二和2个第四名。

  五、注重依法规范,管好游泳池馆经营开放

  游泳健身是高危险性体育经营项目,泳池运营无小事,安全责任无小事。一是规范游泳场所运行服务。启动“镇镇游泳池”项目时即同步制定下发了一系列游泳场所规范化管理制度,并统一免费制作配送展板,公示在各游泳场所内的醒目位置,通过建章立制,便于让老百姓监督;严把从业关,按照岗位职责,着重做好培训和资格审查,采取政府补贴和免费办班等措施,累积举办教练员、救生员培训班10期400余人次,培训水质管理员80余人次。同时督促运营单位及时购买公共责任险,为市民游泳健身提供进一步的安全保障。二是健全执法监管体制机制。强化部门联动执法,结合“夏季百日安全竞赛”活动的深入开展,体育局每年都联合市公安、卫生等部门召开游泳场所安全工作会议,并通过联合执法进行拉网式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同时保持动态监控,采取日常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严格落实“每日巡查、每月通报、季度汇总”,始终保持对各游泳场所的动态监管。市政府分管领导每年都亲临一线,专程督查游泳场所开放情况。三是发挥游泳社团的组织协调作用。提升游泳协会等社团组织功效,对培训收费进行介入式管理,对技能培训进行标准认定,有效避免了各经营场所之间发生不正常竞争。

  通过大力推进“全国游泳之乡”创建工作,我市游泳设施普及城乡,游泳健身惠及百姓,项目水平不断提升,场所运营组织有序,安全监管保障有力,游泳健身活动已成为江阴体育“为百姓健康谋福利”的重要抓手,在这片江南水乡遍地开花,引领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我们将以此次会议授牌表彰为契机,再接再厉,创新发展,不断把游泳之乡建设引向深入,为推进全国游泳工作科学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江阴体育局

  2015年1月6日